当前位置 新财界 创新 正文

平顶山学院:突破模式创新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河南省十所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之一的平顶山学院提出建设高质量应用型大学,确立“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四共建、六对接”等办学理念。经济管理学院依据“四新”专业人才要求,围绕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历经五年实践探索出“7+1双创工作坊”育人模式,突破模式创新,初显成效。

寻求机遇 扬帆起航

2016年平顶山学院获批河南省第二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开启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之行。起初,经济管理学院仅在大二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坊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训练会计、营销、工商等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2018年后,边研究、边实践,探索出专业交叉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化全过程训练的俱乐部,开创了从工作坊单一专业能力训练到俱乐部跨专业项目团队综合训练的创新之路,形成由专业支撑的创新创业工作坊和创新创业俱乐部的系统化结构和运行体系,并将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二、大三学生全员参加。

模式以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坚实基础。宏观依据“双三螺旋理论”,发挥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机制;中观遵循“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学校理念,校、院、部门支持和配合,实现“四新”专业的跨界融合;微观训练实践以学习共同体、项目学习(PBL)等理论为基础;创新创业学科方面由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和R&D-营销界面管理等作支撑。

该模式由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策划与管理实务、现代营销实务、项目管理实务、纳税与财会实务、金融投资实务、职业心理素质能力训练等7个工作坊和1个创新创业俱乐部构成。模式搭建了以“创新创业工作坊”专业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俱乐部”创业项目综合训练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具有跨专业融合、专创融合、思创专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五融合”一体化育人特色。

模式目标明确,在工作坊专业模块能力训练和俱乐部项目跨学科跨专业创新创业综合能力训练中,嵌入思政教育、科研课题、产教项目等,实现跨专业融合、专创融合、思创专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五融合”一体化和思政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四综合”育人,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怀、敢想敢创精神、吃苦坚毅品质和善创能创技能,具有科学创业观,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参与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训练,全面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素质、品质、心理、能力及精神,成为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整合资源 汇聚力量

模式具有“六层面、三层级、多融合、阶梯式”等特点,形成从工作坊单一专业能力模块训练到俱乐部跨专业项目综合训练系统。它的运行逻辑分为专业、课程、工作坊、项目、俱乐部、孵化器六个层面,俱乐部项目训练按融合类型分为A、B、C三个层级:从商科跨专业融合的商业创业(A级)发展到理工艺科专业嵌入式工商跨专业融合的商业创业(B级),再到以理工艺专业的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跨学科专业融合的技术创业(C级)。阶梯式跨专业融合深度不断深化和广度扩展。

模式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内部整合了专业、课程、工作坊、师生团队、项目(俱乐部)、孵化器等六个层面;外部整合了政府、企业、相关学院、平台等;同时汇聚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保险学等商科专业,实现商科内跨专业融合;在此基础上,汇聚电气自动化工程、信息工程、化学化工、陶瓷等专业的师生加入团队进行项目训练,培养技术创新者、商业创新者、技术创业者、商业创业者、技术经纪人和技术经理人等六类新型人才,实现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改变传统 促进协同

各工作坊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如“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工作坊”围绕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将市场调查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调查训练中去,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从市场中发现“创业机会”。各工作坊独立运行的“单兵种”训练为创新创业俱乐部项目团队的“多兵种”综合训练提供基础。创新创业俱乐部“创业项目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跨专业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教学方式由满堂灌转变为训练为主,体现学生中心、OBE理念;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也改变了各专业独自封闭的传统培养,大二开始加强各专业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在跨专业项目团队训练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和协同机制,形成文理渗透和合作氛围,围绕同一项目、聚焦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难题,进行“讲、练、评、改、赛、孵”,将培养理工科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商科学生解决复杂商科问题的能力融为项目团队解决复杂综合问题的能力,运用该模式所具有的跨专业融合、专创融合、思创专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五融合”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四综合”育人。

引领升级 提高质量

该模式的实质是跨专业与专创融合一体化教育,核心是跨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引领了创新创业教育升级,带动专业特色凝练和转型发展,促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如技术赋能“双擎、两翼、四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专创融合和思创专融合新型课程、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等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形成项目化、全过程、仿真化的训练教学特色。该模式为技术创业教育、技术成果转化教育提供基础,为技术创新营销课程、技术成果转化专业、技术创业团队等建设提供有效模式,助力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推广应用 成果产出

模式推广应用,丰富了内容,扩展了领域,衍生出成果,成效显著。在模式指导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带动和促进专业、课程、团队建设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人才培养成果产出。“7+1双创工作坊”为第二课堂特色训练活动和第一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专创融合特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推进理工艺商跨专业与专创融合一体化深度融合的技术创业教育,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融合育人提供了模式基础。同时,为“四综合、五融合”一体化育人,技术赋能“双擎、两翼、四能力”营销专业特色建设,技术成果转化专业与技术经理人培养,《技术创新(项目)营销》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等系列改革奠定模式基础和思想理念。讲练评改赛孵一体,理工艺商融通。2018版和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将该模式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跨专业与专创融合一体化“7+1双创工作坊”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被河南省列为2021年度省级教改研究项目;开展的专创融合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被河南省立为2022年度首批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

特色鲜明 效果凸显

“7+1双创工作坊”模式在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呈现出“五融合、项目化、团队化和过程化以及阶梯式”等鲜明的特色,人才培养效果凸显。

多专业融合,主要是商科的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金融保险等专业;理工艺术类主要有电气与机械、信息工程、化学化工、陶瓷等跨专业融合。

多课程参与,主要有《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投融资》以及《创新创业基础》、理工类相关课程,如《机械设计》《产品设计》《陶瓷设计》。

阶梯式训练,先由商科跨专业师生组建“商业创业(A)”项目训练,到理工艺专业技术嵌入到“商业创业(B)”项目训练(理工艺商跨专业),再到理工艺专业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创业(C)”项目训练(理工艺商跨专业);从模拟项目训练到竞赛项目训练,再到实战项目训练。

多样化教学,呈现课堂多样化(教室内训练、室外训练、工厂现场观摩、企业真实项目、比赛项目训练),课程多样化(应用型课程、专创融合特色课程、思创专课程),项目多样化(创新创业项目、大赛项目、科教融合项目、产教融合项目、模拟项目、实战项目)及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

训练项目化、团队化和过程化,老师团队带领学生团队组建创新创业项目,进行项目运行的全过程训练。参与老师30余名,全部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创业项目运行全过程训练,锤炼坚毅品质和抗压心理,训练专业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创业精神。

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在不少同类高校都得到了推广应用,有效实现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平顶山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国赛银奖1项、省级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0项,并连续6年荣获河南省优秀组织奖。在电子商务“三创赛”和“豫创天下”大赛等比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项。据2022年麦可思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显示,该校毕业生就业领域与学科专业契合度高,主要就业行业、主要职业流向均符合专业培养特色。2022届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为93.1%,保持在全省同类高校平均水平之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80.0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98%以上。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993420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4:00,有问题联系值班客服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