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和“火炬系”又打起来了。
据证券时报e公司报道,中炬高新就“姚振华到公司厂区调研被拒事件”发布声明。声明称,7月19日傍晚7:06,有三辆非公司车辆驶至中炬高新中山厂区1号门汽车通道闸机前,并要求进入厂区。经安保人员核实相关情况,来访人员并未预约,也未出示相关身份证明,且现场安保值班人员并未收到公司高管(含董事会新任命的三名高管)提出将有访客进入厂区的指示。为确保公司安全,安保人员未予以放行,并礼貌地请对方直接与公司管理人员联系。声明表示,此后公司一位副总经理抵达厂区,与来访人员沟通交流后,来访人员并未再次提出进入厂区的要求,并与该副总经理一同离开。
来访人员是谁呢?宝能老板姚振华,也是中炬高新的大股东之一。为什么姚振华要选择下班之后“闯”中炬高新,而中炬高新明明知道来访者是姚振华,但不愿放行,双方到底发生了什么?要弄得如此尴尬而相互不给面子,难道两个股东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吗?
众所周知,“宝能系”是2015年以旗下前海人寿入股中炬高新的。此后,通过不断从二级市场增持,最终超过此前的“火炬系”,一举成为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而此时的“宝能系”,还与万科展开了一场股权争夺战。
也就是说,宝能进入中炬高新,与进入万科是一样的手段。而进入中炬高新的资金,则来自于前海人寿的“万能险”。而所谓的“万能险”,就其隐藏的风险来看,大有“万恶险”之感。任凭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形成极大的风险。因此,监管层很快叫停了“万能险”。即便如此,包括宝能在内的很多拥有保险业务的公司,已经通过“万能险”取得了大量资金,从而为其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宝能系”进入中炬高新,尤其是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后,很快就与此前的最大股东“火炬系”产生了矛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越来越深。此次的“姚振华到公司厂区调研被拒事件”,就是积压已久的矛盾的一次公开爆发。
姚振华作为中炬高新的大股东之一,想到入股企业走走看看,应当没有问题,中炬高新理由再充足,也不该将其拒之门外。这种行为,只能让人低看,让人觉得“火炬系”格局太小。尤其“火炬系”还是国资股东,更应当格局大一点,姿态高一点,而不是小肚鸡肠。就算姚振华是在企业下班后再来,预先也不打招呼,在知道来者是姚振华后,也应当放行。所谓正在维修电线线路,则纯粹是借口。
只是,姚振华也做得有失妥帖,作为大股东,到入股企业调研、视察都是很正常的事,可以光明正大地去,为什么非要下班之后再去,且一声不吭,弄得鬼鬼祟祟的。难道这就是“野蛮人”特质,是“野蛮人”必须具有的行为?
无论是“火炬系”还是“宝能系”,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了夺回被“宝能系”抢走的权力,“火炬系”也算是拼了。根据中炬高新7月7日发布的公告,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鼎晖隽禺等合计已持有公司19.81%股权,终于夺回了失去几年的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身份。
而在7月24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何华、黄炜、曹建军、周艳梅等4名董事已被罢免,梁大衡等3名新董事获得通过。被罢免的4名董事,均为“宝能系”成员。毫无疑问,姚振华突闯中炬高新,与“火炬系”将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4名“宝能系”董事有密切关系。
股东之间的恩恩怨怨,原本与他人无关。你打你的,我看我的,心情好,多看一眼。心情不好,看都不看。问题的关键在于,“宝能系”与“火炬系”的这场拼杀,伤害的是无数中小投资者。3年来,中炬高新的股价已经腰斩。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3.92亿元至亏损14.92亿元,已经快要支撑不了了。如此结果,不知有多少中小投资者倒在了大股东拼杀的深坑中。
对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不怕企业遇到市场问题、外部环境变化问题,那都是“天灾”。投资者和大股东都束手无策。但是,大股东打架,就是“人祸”了。因此,对“宝能系”和“火炬系”的厮杀,监管机构一定要出手,该罚的罚,该禁的禁,该踢出场的踢出场,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