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年7月28日-1945年4月13日)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以其符号形式理论和文化哲学著称。他的思想深深植根于新康德主义传统,并对20世纪的哲学、文化研究和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著名的代表作《符号形式的哲学》(Philosophy
of Symbolic Forms,1923-1929年分三卷出版)中,他认为人类不是直接面对现实,而是通过符号形式来构建和理解现实。
Chinoiserie作为符号形式
以卡西尔的理论分析,Chinoiserie(中国风)是18世纪欧洲对中国及东亚文化的想象与再创造,这种风格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形式。通过对中国文化元素(如建筑、装饰、瓷器、服饰、园林设计)的选择性采纳和转译,欧洲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了一个具有东方魅力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虽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启发,但实际上构建了一个欧洲人眼中的“东方”符号世界。
在Chinoiserie中,符号形式表现为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再现与重组。这种符号形式不完全真实地再现中国文化,而是通过欧洲的文化视角重新定义这些符号,使之符合当时欧洲社会的审美和文化期望。
符号形式的文化中介作用
根据卡西尔的理论,符号形式是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的中介。Chinoiserie作为一种符号形式,起到了跨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欧洲的艺术家和观众通过这一符号形式,不是直接接触到真正的中国文化,而是通过Chinoiserie这一符号系统理解和想象“东方”。
Chinoiserie在符号形式中构建了一个理想化、异域化的 “他者” ,这种他者形象帮助欧洲人通过对比来定义和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因此,Chinoiserie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化的表达,更是欧洲文化的一种自我映射。
由威廉·林内尔William Linnell制作,约翰·林内尔John Linnell设计,带有日本漆装饰的Chinoiserie扶手椅
在英国V&
A博物馆中,藏有 1754约翰·林内尔(John Linnell)设计,威廉·林内尔(William
Linnell)制作的Chinoiserie扶手椅。林内尔从中式庭院及建筑中得到灵感,提炼中式花窗及屋檐作为符号元素,将其融入西式扶手椅的骨架中。另外可见的是,设计者部分参考部分仿制了中国文字作为装饰元素绘制在黑色的漆绘表面,这表面符号形式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现实的再创造。Chinoiserie中的中国元素经过了欧洲人的重新解读,成为一种新的、富有想象力的符号形式。这种符号形式并不局限于真实的中国元素,而是混合了幻想、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创造出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美学风格。
符号形式中的创造性
卡西尔认为,符号形式不仅是表达和传达经验的工具,更是人类创造和重塑世界的方式。通过符号的使用和发展,人类不断创造出新的意义和新的世界观。Chinoiserie不仅仅在形式上表现出对中国的模仿,更具有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当时欧洲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对奢华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理想化世界的渴望。
储粹宫 鹤舞云间 Crane Dancing in Clouds 胸针
作为Chinoiserie风格珠宝的开创者,储粹宫ChuCui
Palace的作品“鹤舞云间 Crane Dancing in
Clouds”胸针展示了对符号形式的再创造和重塑能力。胸针撷取中式传统图腾“鹤”为主题,通过变形云纹符号,展现出更深层次的东方式的超然物外、追求和谐美好的精神境界。云纹的刻画生动不失气韵,通过对传统云纹范式的再梳理,创造出极繁又同时兼顾现代语境下的流畅线条,且拥有极具韵律感的视觉效果。云纹符号的再创造有着点与线的复杂的秩序性,点缀以大小不一的宝石,在不对称的构图中追求视觉的平衡优雅,产生出星子交错、团云卷曲的中式浪漫意境。胸针的设计显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从中式传统元素、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中撷取灵感,以钻白和黄金为“笔”,两色勾勒刻画水墨纯粹之色,以工笔为骨,西方镶嵌技艺为用,通过更为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再创作,它既保留了传统符号的文化意义,又通过时尚的设计语言使其适应当代审美,传递出一种理想化的东方美学和精神追求。
符号形式与文化象征
在Chinoiserie中,“东方”作为一种象征被反复呈现和重构。这种象征不仅服务于欧洲对中国文化的审美兴趣,也承载了欧洲对异域文化的幻想和投射。在这个过程中,Chinoiserie的符号形式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对全球化、贸易和跨文化接触的复杂态度。
在1660年之后,带底座的橱柜被认为是极具声望的家具。这类橱柜装饰华丽,内有许多用于存放贵重和稀有物品的抽屉,同时它们本身也是展示的对象。此橱柜经过了‘仿漆’处理。仿漆是一种模仿东亚漆器的装饰手法,由专业工匠完成,同时也成为富有女性的流行消遣。在V&
A博物馆,收藏有1690-1700英国制作的豪华Chinoiserie漆柜。作品是由巴洛克风格和Chinoiserie风格结合的产物,采用了金银漆绘,并在底部涂上模仿玳瑁的漆层。柜子的底座和顶部装饰部分则是雕刻并镀银的。柜门为两扇门,配有镀金的冲压黄铜角部装饰件、镂空铰链带以及锁板。柜子的正面和侧面以中国风的风景画和异域植物进行漆绘,背景则模仿了玳瑁的纹理。
可以发现,巴洛克的华丽与厚重与中式古典的精致形成了完美的搭配,欧洲人显然对这种复杂、奢华的东方异域风情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东方作为一种“他者”,与欧洲式的贵重、奢华并置,成为一种身份的投射,同时也承载了欧洲对异域文化的奇妙幻想。
通过卡西尔的符号形式理论,我们可以更全面地审视Chinoiserie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它不仅是一种对东方文化的审美再现,更是欧洲在面对异文化时的自我定位与身份认同的过程。Chinoiserie所承载的符号形式,通过对中国文化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和再创造,形成了一个理想化的、异域化的“他者”形象。这种形象不仅满足了欧洲社会对奢华、神秘与异域风情的渴望,还反映了欧洲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态度与心理状态。通过对Chinoiserie的分析,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种美学风格的演变,更看到了符号形式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深远影响。